学校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就业技巧

浏览:1768次 发布日期:2005年09月11日
1.初进职场十大宝典 

   又逢春天新人上“市”时,度过十多年校园生活的大学,应如何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宝典1:衣着勿扎眼
一个新来的大学生,往往是同事关注的焦点,趿着拖鞋、穿着短裤、敞着纽扣,这种形象是绝对不能出现在工作场合的。 
男大学生切忌过于装扮,油头粉面;女大学生可略施淡妆,过于花枝招展或过于暴露,会招来女同事尤其
是女上司的反感。 
宝典2:待人接物不卑不亢 
  无论对领导还是同事,无论喜欢还是讨厌,都要彬彬有礼。 
  接待客户或办事人员要从容自如,不卑不亢,表现出真挚和诚恳的样子;对待年长的同事,如果他没有职务,你不妨称呼“×老师”或“×师傅”,千万不要学着别人称他“小×”。 
宝典3:莫与同事交朋友 
  动不动就提意见,想方设法要改变原有的运行机制;或是对自己看不惯、别人却早已习惯的事情进行横加指责,这是年轻气盛的大学生不成熟的主要表现。 
  此外,有的单位小团体之间界限分明,如果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一方,会立即遭到另一方的不满甚至排斥,一旦进了小团体,带给你的往往是数不清的麻烦。 
宝典4:工作多自信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这时候需要自己为自己鼓劲加油,相信凭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 
  当领导交给你一项工作后,应该把它看作是获得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要使出浑身的力量和招数,脚踏实地地把工作做到最好。 
宝典5:得失少计较 
  初来乍到的大学生一般应先从“学徒”干起,工种没有什么可挑挑拣拣的,领导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打开水扫地之类的杂活,你还得多“兼职”一下。也许你发现有的同事工作比你轻松,薪水却比你高,千万不要斤斤计较。 
宝典6:个性要张扬 
  如果你有把握以你的思路提高目前这项工作的工作效率,那么你不妨向上司表达你的建议,让领导看到你是一个思想活跃、极具潜力的职员。 
  如果你过早地因循守旧、唯唯诺诺,不但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就是一般同事也未必瞧得起你。 
宝典7:心理善调适 
  许多大学生初到单位时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应,应学会自我调节,摆正自己的位置十分重要,作为刚刚走进社会的新手,从基层做起、从最苦最累的工作做起,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宝典8:应酬不逞能 
  参加工作后应酬会逐渐多起来,大学里喝得酩酊大醉的一幕千万不要再重演,否则你可就真的演“砸”了。为了工作,应酬是必要的,但应量力而行,不能喝而强为之的逞能做法是不可取的。 
宝典9:“充电”要及时 
  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多涉猎一些其他知识,在未来的竞争中就会多赢得一些筹码。同时,要经常谦虚地向同事们请教工作中的难题,在工作中避免走弯路。 
宝典10:跳槽勿草率 
  新大学生来到单位后产生种种失望需要时间来抚慰,这是大学生自身适应社会的一部分,要相信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在你发光的时候,也就必将得到重用,这时再考虑跳槽问题也不算太迟。
2.大学生常见的四种求职心理陷阱 
    
    就业难的形势和学生们求职心态的矛盾、个别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状况以及学生们对于工作持有的浮躁心理,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我们发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求职心理陷阱”,这些心理貌似正常,但是其深层却隐藏者漏洞、潜在的危险的求职心理。一旦落入,就会破坏求职的正常进行,给就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常见的有四种求职心理陷阱:一、落脚心理;二、一步到位心理;三、名气大心理;四、“能学东西就”心理。
一、 落脚心理:
    也就是“先找个落脚的地”的求职心理。随着就业形势的艰巨,很多学生在实际中会感到找工作的难度和辛苦,而且同时面临着档案存放、户口等具体问题,还有部分院校和专业的学生前几年就业情况很不理想,于是学生们产生了“落脚心理”。
    表面上看,这种心理使学生降低了姿态,有助于找到工作。但是它隐含着另外两种风险:一是减少了认真寻找工作的动力,丧失可能的机会;二是过于重视进入用人单位,而不能进行准确定位,造成用人单位的疑虑和以后适应的困难。用人单位更加看重那些懂得自己价值的学生。如果学生说“只要你让我进来,做什么都可以”之类的话,单位多半是不会接受的。而且即便是单位给“落脚心理”的学生提供了职位,也不会提供良好的薪水,不会进行精心地培养。
二、一步到位心理
    也就是说,期望第一份工作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表面上看,这些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重视自己的选择。但是它带来的潜在问题是:一是学生过于挑剔,错过一些时机;二是学生的标准过于严格,反而缺乏了决策的弹性。
    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由于阅历、年龄的限制,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他们的挑剔缺乏客观依据,比较片面。比如有一个学生告诉我说,他是学技术的,但是他不想找技术性工作,他要做管理工作,但是他又不是学管理的,所以找工作有些难。这个学生不明白的是,如果想做管理,从技术开始也是可以的。用人单位会提拔有较长工作经验的人、有管理能力的人承担管理职责,很少能够给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提供管理岗位。再比如,一个研究生刚毕业,要求薪资8000元,低了不行,结果总是不能如
愿。他不明白,自己很优秀,为什么不能拿到“应该”的薪水。其实,他不知道在单位中,薪资的评定不是简单的谈判谈出来的,而是通过个人的职责、业绩、能力等因素综合评出的。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薪资标准,个人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特点提出待遇要求,而不是提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薪资。
三、 名气大心理
    这是大学生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求职心理,也是社会现象在他们身上的反映。表面上看,这是学生们追求希望到名气大的企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对学生潜在的危害是:这种定位不是切实的自我定位,要么出现期望和能力的矛盾,引起用人单位的排斥;要么出现同学之间的攀比和竞争,对职业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也是不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
    不论是名气大的还是名气小的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希望学生能够更多地从工作的角度出发来求职,而不是把企业的名气和待遇看得太重。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名气大”“工资高”的企业。名气大的企业需要的学生通常具有勤奋、吃苦、精力充沛、有突出的表现、遵从规范、有团队精神等特点,通常企业会经过好几轮的筛选,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如果学生只盯着这类企业求职,往往会遇到激烈的竞争,会冒很大的风险。
四、“能学东西就好”心理
    这也是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表面上看,这是大学生好奇、好学的特点所致,显示出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性,有利于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但是它存在着两个很大的风险:一是他强调了获得而不是给予,会使用人单位对其工作的稳定性产生怀疑;二是他强调了学习东西而不是培养素质,会使自己过于看重用人单位表面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而忽视了其长期的素质训练机会。
    对于“学东西”,很多人都有一种片面的理解,以为学习英语、计算机等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业务知识才是学东西,很多学生面试的时候都会询问企业给自己怎样的培训机会,出国还是在国内,包括一些深造的机会,却不问企业在工作中采用是什么样的方式督促一个人工作得更好,对个人工作的标准有多高,对个人培养的方向是什么等。其实在工作中更加重要的是:训练素质——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等等。这些是一个人发展中更为核心的东西。曾经有一个非常有成就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告诉企业,他没有选择另一家的原因是学习的东西太少了,期望在这里学到更多的东西。结果企业没有选择他,因为这家企业认为他很有能力,而这样有能力的人才如果在学到东西后跳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我们提醒学生,要避免求职心理陷阱,倡导大家正确的求职方法:一、综合考虑的价值观、兴趣、性格、能力、专业等因素给自己准确定位;既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二、学生找工作要本着尽心、尽力、持之以恒的态度,既要耐心琢磨,又要艰苦努力;三、注意广泛地收集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学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待问题。
3.网上求职防陷阱一二三四 
  
    目前,国内许多网站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无法做到对每条个人信息的真伪一一辨别,与传统诈骗相比,网上求职诈骗手法更加多样,其真实性很难立即判断出来。毕业生在网上求职的过程中要特别小心,防止掉入陷阱。 
    陷阱一:以虚假信息骗人 
    有的招聘网站上,公布过时信息、垃圾信息甚至虚假信息。这些信息有些是招聘单位放“烟幕弹”放出来的,实际上是为做广告提高单位知名度,有些甚至是招聘网站有意杜撰出来的。 
    陷阱二:骗取手机号码、银行账号及社会保险账号
    常常有网上“雇主”以招聘为名,要求求职者把自己的信用卡号、银行账号、社会保险账号、身份证或者身份证复印件发送给他们,这些人本来属个人机密的信息一旦落到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手里,你的这些账号还有安全可言吗?
    陷阱三:骗取使用免费劳力
    比如,曾经有外语专业的学生,通过招聘网站应聘一家公司,该公司以考查他翻译能力为由,发送一些英语材料让他翻译,可翻译了好几次之后,仍没有得到该公司录用的表示。如此三番五次“考查”之后,张某明白了,该公司只是叫他为他们免费翻译英语技术材料,根本不招人。
    陷阱四:以培训骗钱 
    外语专业的李小姐通过一家招聘网站应聘某公司,该公司表示她条件比较合适,但该公司要对她进行职业培训,要求她寄200元钱购买该公司的培训教材。这是典型的打着职业培训的幌子骗取求职者钱财的例子。
4.面试交谈中的措词 

  在面试交谈中,措词的简洁和高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讲究措词,或者故弄玄虚,不管谈话内容多好,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要做到措词简洁高雅,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1要尽量简单扼要 
  说话一般是越简明越好,有些人在叙述一件事情时说了很多话,但还是无法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听者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仍然不知道他想说明什么东西。如果你犯有这种毛病,一定要自己矫正。矫正的最好的办法是,在说话之前,先在脑子里作一个初步计划,然后再把计划要说的东西讲出来。 
  2用语不要过多重叠 
  在汉语里,有时的确要使用叠句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加强语气。但是,如果滥用叠句,就会显得累赘。例如,许多人在疑惑不解的时候常常会说“为什么,为什么?”其实,一个“为什么”就足以表达你的疑惑之情,为什么偏要多加一个呢?还有的人在答应别人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说:“好好好……”一连说上好几个。其实,说一个“好”字就足够了。如果你有这个毛病,也还是改一下为好。 
  3同样的言词不可用得太频繁 
  一般地说,听者总是希望说者的语言丰富多彩。我们虽然不必像某些名人所说的那样,每说一事都要创造一个新词汇,但也应该在许可的范围内尽量使表达多样化,避免多次重复使用同一词汇。即使是一个非常新奇的词,如果你在几分钟之内把它复述了好几次或十几次,那么人们对它的新奇感就会丧失,并对它产生一种厌倦感。 
  4要避免口头禅 
  有些人在交谈中非常爱说口头禅,诸如“岂有此理”、“我认为”、“俨然”、“绝对的”、“没问题”一类的话几乎是脱口而出,不管这些话是否与所说的内容有关联,这类的口头禅说多了,不仅影响说话的效果,而且还很容易被别人当作笑柄。因此,这类的口头禅应下决心不说。 
  5要避免使用粗俗的词 
  常言道:“言语是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一个相貌堂堂、看上去高贵华丽的人,如果一开口就说出粗俗不堪的话,那么别人对他的敬慕之心就会马上烟消云散。其实,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并非学问品格不好,只是在追求语言的新奇和俏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染上了这种难以更改的坏习惯。